您现在的位置是:综合 >>正文

我为祖国找铀矿丨破禁找铀,唱响勘探之歌

综合674人已围观

简介“远看像逃难的,近看像要饭的,细看才知是勘探的。”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老百姓对地质勘探队员的印象,言语诙谐,却是真实写照。在那个物质匮乏、条件艰苦的年代,广东地质队员们风餐露宿、跋山涉水,用青春和汗水在 ...

“远看像逃难的为祖,近看像要饭的国找丨破歌,细看才知是铀矿铀唱勘探的。”这是禁找新中国成立初期老百姓对地质勘探队员的印象,言语诙谐,响勘却是为祖真实写照。

我为祖国找铀矿丨破禁找铀,唱响勘探之歌

在那个物质匮乏、国找丨破歌条件艰苦的铀矿铀唱年代,广东地质队员们风餐露宿、禁找跋山涉水,响勘用青春和汗水在粤北山区找铀矿,为祖推动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。国找丨破歌正如《勘探队员之歌》中所写,铀矿铀唱他们用“火焰般的禁找热情,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”,响勘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。

3a9a4143e7d14e266bb8537bb8550eb.jpg

解放思想去找铀

1958年,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(原中南三〇九11分队)广东地质队在韶关市翁源县下庄地区进行普查时,在被国际专家视为“禁区”的花岗岩中发现了异常。据第一普查小队队员罗鹏飞回忆,当普查小队误走进“禁区”时,铀矿勘探所使用的伽马射线探测仪一时均发出信号,他听着耳机里传来的“咯咯”声,一连调了三个档位,仪表上指针都直冲最高指数。

地质队员们推断,在下庄地区极有可能隐藏着一条规模大、品位高的铀矿带。这一消息振奋人心,因为此前未有在花岗岩中发现铀矿的先例。尽管有国际专家对这一发现不以为然,但地质队员们不打算放弃,而是破除思想禁锢,多番勘查,打孔钻探,在坑道中找到了沥青矿脉,最终得以确定了我国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床。后来,这一矿床被命名为“希望”,饱含着地质队员们对铀矿的珍视、对祖国丰富矿藏资源的期待和赞美。

一股找矿风潮卷起,同时,广东地质队摒弃了苏联的网格找矿法。这种划出一个个格子,随后机械式找寻的找矿法,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找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。广东地质队转变思路,采用自由路线,一旦发现露头(岩石、矿脉和矿床露出地面的部分),就跟着露头走,逢山必爬,逢沟必钻,见点就追,极大提高了铀矿普查的效率。

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(原七〇五地质大队,简称“第三地质大队”,下同)原物探工程师李子文提及,地质人员随身携带着地质“三件宝”:地质锤、罗盘、放大镜。“我们就带着这三样,在山里转来转去找矿,一发现有异常,就赶紧扑过去勘查,大家都特别有干劲,一定要把这个矿给找到。”他说。

5916083d66e76378a626e146b341ba3.jpg

最沮丧的是找不到铀

李子文今年74岁,曾有过24年一线找铀经历。“先做航空测量,检测到哪个地方放射性强度比较高,就扔个石灰包下来,标记为异常点,再由我们找矿员带着仪器去找。”李子文解释道,找到石灰包,确定异常点后,需进一步借用仪器检测等手段进一步验证,“挖个槽做槽探,就像战壕的壕沟一样做个标记。”

“在山里没有路,我们就自己开路,带着罗盘大方向不会错,但也免不了有时要迷路,在山里头待到晚上十点才回来都是正常的,夜晚的野外山林也存在危险,像野猪等野兽时常出没。”他告诉记者说,石灰包在平时看起来很显眼,但掉落在茫茫山林中,经常被杂草掩盖,或是掩藏在荆棘中,要找寻也并不容易,“那个茅草长得又杂又高,钻都钻不进去,有时明明看着石灰包就在不远处,但隔着悬崖峭壁,过不去也不安全,就要绕个大弯去找,很费精力。”

11b19400374c3c15905fd5405f98bf6.jpg

由于长期在山里跋涉,地质队员们穿的衣服裤子经常被沙石横草磨烂,不到一年就要全部换掉,一双登山鞋甚至坚持不到一年就脱了底,形象正与开头提及的老百姓戏语重合。“我们条件差,住的是草棚,上面覆盖着铁皮。每天自己带点饭在山上吃,渴极了也不管干不干净,就在山沟里喝点水。”李子文说道,“但这些都不是难题,我们最沮丧的,还是一早上山去,到深夜一无所获地下山,特别想找到铀矿,找不到心里就难受。”

难忘找铀岁月

1959年,第三地质大队原物探工程师宁月源靠两条腿走了一天,来到乳源与阳山交界的大山中工作。“天气特别冷,我当时才二十来岁,年轻人就不怕那点苦,每天拿着三件宝就进山,当时没有什么资料,就拿着苏联留下的一个小本本,自己慢慢摸索。”宁月源回忆道,“早上吃半斤米饭,晚上回来再吃半斤,中午就饿着肚子找,跨山沟踩洼地,登山鞋一天到晚都是湿的。”据他讲述,他的腿上至今留有一个被蚂蟥咬后的疤,那时从野外回来脱鞋一看,“蚂蟥吃得饱饱的”。

1a104fdbaa8ce8a10120e19bbd22ff0.jpg

做异常点检查时,通常会通过地质填图来发现矿点,大概相距500米就是一条路线,早上从山脚爬上去走一条,从山顶上下来走第二条,一天跑两条线,然后做好记录。“一般是两人一个小组,一个是物探人员,拿着仪器去搜寻异常点,我是拿着地质锤,去初步分析观察地质的那个。”宁月源解释道,“我在野外观察找铀矿,除了仪器检测,也看颜色,有铀矿的地方,石头不一样,跟正常颜色也不一样,有的变黑,有的变红,还有变其他颜色的。”

后来宁月源转移到韶关南雄工作,这是他最难忘的经历。有一天,物探人员通知他,在一个异常点,仪表指针跳得非常厉害,他们在原地挂了个布条。宁月源听完后,第二天就上山了,他跨过水沟,爬到半山坡上,看到一棵大树倒了下来,树根连带着泥土翻出,疑似有次生铀矿附着。这一看让宁月源兴奋起来,也不管是否有辐射,戴着手套就去摸,“我再往山沟一看,有黑黑的东西,颜色和光泽像我们铺马路的沥青,我拿铁锤去敲,一敲就敲开了。”宁月源解释道,“这说明这个铀矿很富,在地表就能看到,一检查品位很高。”他拿着小布袋装着样品,贴身挂在皮带上,坐着火车送样去给专家们看。

南雄201大型铀矿床由此被发现,埋藏浅、品位高、易开采,又一次,广东地质队为祖国找到了铀矿。

总策划|任天阳

总统筹|林海利

执行策划|温建敏

执行统筹|李妹妍

文字|谢小婉

图片|姜雪媛

Tags:

相关文章